湘江战役中,钟期光带领宣传队创造竹片标语,将鼓舞士气的诗句刻在毛竹上插遍行军路线。过草地时,他发明野菜图谱手抄本,用炭笔绘制可食用植物特征,挽救数百战士生命。在延安抗大任教期间,他编著的《战时政治工作十二讲》被毛泽东批注:此册当为全军政工干部枕边书。
黄桥决战前夕,钟期光创造三鼓工作法:一鼓士气(战前动员)、二鼓民心(支前宣传)、三鼓敌忾(战场喊线;火线;,将《白毛女》改编成能在战壕演出的一刻钟版。1943年反清乡斗争中,他设计红黑点记功簿,用朱砂记录英勇事迹,墨汁标注过失行为,这一奖惩制度后被写入《华东野战军政治工作条例》。
1908年冬,湖南平江三市河畔的钟氏祠堂内,钟期光在耕读世家的墨香中诞生。这位后来被誉为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的开国上将,少年时便显露出过人胆识。1926年,他在平江师范秘密组建赤潮社,用朱砂在《论语》夹页中抄录《共产党宣言》,将革命火种播撒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。1927年秋收起义时,他化装成货郎,用竹扁担暗藏短枪,在浏阳河畔智取敌军哨卡,为起义部队开辟通道。1929年红五军整编时,钟期光首创战前诉苦会,让战士们在篝火旁讲述血泪家史,这一创新后来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经典范式。
1955年授衔典礼上,钟期光的三枚一级勋章别具深意:八一勋章铭记着井冈山的星火,独立自由勋章镌刻着黄桥的硝烟,解放勋章凝结着长江的波涛。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期间,他主持编纂的《战役学纲要》开创我军现代军事理论体系。1979。
孟良崮战役期间,钟期光首创飞行诉苦会,组织俘虏兵在移动卡车上控诉国民党暴行。淮海战役中,他建立战地流动图书馆,用驴车装载2000册图书跟随部队转移,邓小平称赞:这是装在轮子上的精神弹药库。渡江战役前夜,他创作《渡江动员三字经》,用船似箭,桨如刀等俚语激发斗志,手抄本在百万大军中传诵。